|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寻甸绿色穆斯林

寻甸绿色穆斯林

关键词:寻甸县穆斯林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本地机构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xund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72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伊斯兰”在阿拉伯语里是和平与服从的意思,《古兰经》里说,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和平。而和平最醒目的标志,就是只要有伊斯兰的地方就有绿色。回族人说,伊斯兰即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领“探马赤军”定云南,次年,在云南大兴屯田,寻甸屯区有蒙古军中的回回人留居。到明洪武十五年(1382),寻甸开设屯田千户所,军屯中有不少江南带来的回回兵丁戍守,这是回族进入寻甸的主要时期。现在全县除六哨、联合、鸡街外,其余各坝区都有回族居住,聚族而居,环寺而居。
   “学习知识是每一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有回族聚居的地方就有清真寺,清真寺是回族生活和信仰的标志。在穆斯林的心中清真寺被视为阿拉的房子、灵魂,它牵动着穆斯林的心。穆斯林在清真寺里进行宗教活动,学习知识,这里也是穆斯林们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来到回辉村的清真寺,已是黄昏,这是座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的古清真寺,层层叠叠的亭台式楼阁“叫拜楼”,微微地泛着光,更发显出他的历史和庄严来。此楼又叫望月楼,是计算历法,确定封、开斋时间的地方;也是住寺阿訇宣礼,即呼唤人们来做礼拜的地方;此外,它还有鸣钟报时的作用。叫拜楼正对着的地方就是朝真殿,原为平地铺展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现已重建,融入了中亚的伊斯兰建筑风格,是礼拜朝真的地方。清真寺还包括生活区和教学区。叫拜楼雕刻着龙飞凤舞、百鸟朝王,而丹桂村的格子门更是精雕细琢,是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精华,汉族和回族文化交融的精妙之处。目前,寻甸境内有81座清真寺,有象回辉村和丹桂村等中国式的传统建筑风格,也有许多则是采用中亚风格的。
    耳边萦绕的诵经声停了,清真寺里柯渡镇中阿学校的学生们下课了。这所学校由柯渡镇内17所清真寺于1991年联办,现在学校里共有36位学生,有来自昭通、嵩明的也有贵州等外省的。胡良志热情地招呼我们,他是昭通人,中学毕业后,有同乡来这边上学,他也就跟着来了,学习《古兰经》、《圣训》、阿拉伯语还有其它一些综合知识。他经过四年的学习,穿衣毕业,现在留校教小班。
    而寻甸最兴盛的经堂教育,当数仁德大寺的怀圣中阿大学。1925年,曾任寻甸回教俱进会会长的张连芳,恳聘当时在昆明南城清真寺演讲的著名阿文学者马为海阿訇到寻甸担任阿文主讲教师,终于创办了这所中阿大学,张连芳就是第一任校长。怀圣学校是当时全省唯一的一所伊斯兰学校,比正规的昆明市明德中学的创办时间还要早4年。一时间,省内外各地的学子纷至沓来,学生达七八十人。1940年由于马阿訇的离开和张校长的归真(指回族老人逝世),怀圣学校改为怀圣中阿完小,也吸引了不少汉族学生前来学习,学校于1950年停办。1995年,怀圣学校恢复办学,设中级班,并增设了女校,学生来自文山、曲靖、贵州等地,已毕业了8届,共50多名学生。
    我们来的时候,正逢学校收假,文山的张慈杰、张慈函两兄弟早早就回到了学校。兄弟俩初中毕业后,跟着在怀圣学校当老师的唐兄,也来这里学习。“毕业了,也不能老在家里呆着,到这里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每天上5节课,做5房拜功。这里学费是全免的,每人每月交15斤米,要是贫困学生就都免了。这里的许多学生,都是‘哈旺德’供养的。在这里毕业的学生,有的去昆明经学院继续学习,也有去埃及或是泰国留学的,我们也争取吧。”正说着,马校长走了进来。他说:“我们回族非常重视教育,伊斯兰教法中曾有明确的规定,‘男女儿童满四岁零四个月,其父母或其监护人必须送他进学校念书。’明代时,伊斯兰教义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出现了经堂教育,分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采取中阿文兼授。怀圣学校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一般在圣节的时候就举办‘穿衣仪式’,缠上缠头,穿上绿衣,就表示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了,然后他们要参加省伊协的考试,才能获得阿訇证书。我们学校的学生有些是‘哈旺德’供养的,‘哈旺德’就对供养人的尊称,象田新清真寺每月出300元,供养这的10个学生。学校里有9个管事都是义务来帮忙的,那位马哈只就是其中之一,她还经常给清真寺挂功德。”那边一位满头银发,头戴纱披的老人家慈祥地冲我们笑了笑,马校长接着说,“伊期兰教徙,到麦加圣地朝觐叫朝哈只,我们把曾经朝觐过的人尊称为哈只。”
    怀圣学校的女校位于中古城清真寺,这原是座建于明末清初的古寺,于2001年由几位国际人士和乡政府、群众集资重建。女校去年刚毕业了5位学生,现在只有3个学生。活泼的穆斯林少女戴着头纱、穿着黑袍和村里的孩子一起跳绳,开心地笑闹着。小姑娘凑过来说:“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5点就要起来做礼拜,上午4节课,中午打扫卫生,下午3节,晚上还有2节呢,我们挺愿意在这学习。”
    《古兰经》里有这样一句话“谁获得了知识,谁确已获得了许多的福利”。
    “善恶不是一样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
8月14日是甜荞地清真寺做圣节的日子。在清真寺的小黑板上公正地抄写着上面这句话。中午一些各地赶来的穆斯林陆陆续续地来了。他们个个衣着洁净,男子戴着小白帽,女子披着头纱。穆斯林们用清真寺备好的水壶,纷纷去水房里做“小净”。
    穿着白袍的丁阿訇一会儿招呼前来的穆斯林,一会儿忙着试喇叭,为过圣节作着最后的准备,“我是怀圣中阿学校毕业的,又到玉溪学了两年,按教义上严格地说,要有二十年的学历才能当阿訇,我才二十出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丁阿訇介绍说:“净分为大小净,大净就是洗周身,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不洗回头水,提倡沐浴、节约;小净就是漱口沧鼻和净下。”
    “穆斯林要做‘念、拜、斋、课、朝’五功。念是指念清真言,是信仰的表白。穆斯林一天要做五次礼拜,东方发白,日出前的晨礼,日正中稍偏西的响礼,日落前的晡礼,日落后的昏礼,天黑到日出前的宵礼,在许多大清真寺都公告在当下季节,一天做礼拜的大致时间,供穆斯林们参考。每年穆斯林自愿拿出一年盈余的四十分之一来支助其它人,这就是所说的天课。一年一个月的把斋、一生一次的朝觐是有条件的穆斯林必须做的功课。” 丁阿訇说着,圣节也差不多开始了。朝是穆斯林一生中最大的事,回辉村的金阿訇朝觐回来时,就带了42公斤的圣水与大家分享。
   1点正,各地赶来的阿訇们开始在大殿里开经了,过圣节也是集中纪念穆圣,学习穆圣的嘉言懿行的重要日子。开经完毕,穆斯林们围坐在大殿的外围,准备进行礼拜、开会等议程。阿訇开始传食圣洁食品和油香。相传默罕默德率大军征战归来,穆斯林群众纷纷夹道欢迎,一老妪家贫只能以油香犒劳将士,默罕默德亲自下骆驼品尝,从此,油香就成为了圣洁食品。因为是圣洁食品,炸油香前先大净才能开炸。每逢回族的古尔邦节、开斋节、圣节等重大节日及红白喜事,穆斯林都要分而食之。吃时将油香的面子朝上,念一声“台斯米”,大家分而食之,共同祝福祈祷,希望真主的回赐。回族人说,分享过油香的滋味,才懂得传的内涵。
   “手艺可以使人从贫困转为安宁”。回族人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善于学习的品格,说起回族就不能不提独到的清真食品和清真菜牛干巴。每年阴历二月间,回族就开始购买老牛,先用嫩草催膘,再根据牛的牙口和体质,适当地采用中草药进行打痨,健脾胃。然后再用蚕豆面和糠等喂养。回族老人说:“厩干食饱牛长膘,要用干草垫厩,经常给牛梳梳皮毛,老牛一头头被养得毛光水滑、膘肥体壮。进入寒露节令,才是宰杀、腌制的时候。”
    宰杀的时候非常讲究,必须请阿訇宰杀,主持宰杀礼仪。阿訇在宰牲前必须大净,念诵“台恩米”表示物归真主,在念诵中下刀。将牛头南面西,刀口向下,使血流尽,不得伤到骨头。回族家中需宰牲时,大到牛羊,小到鸡鸭都要请阿訇主持宰杀礼仪,在街上购买宰杀好的食品,都要问上一句“哪位师傅宰的”。经放血、剥皮、开膛后,顺着肉缝,剖成24块净肉,这12对都有名称,如饭盒、里裆、火扇等。先将净肉悬于通风处晾透,再腌制,按6——8%的比例用盐揉搓,放入陶缸内腌,缸口用纸或麻布扎紧,20天到一个月左右便可出缸晾晒,直到肉面干硬,呈板栗色,就成了牛干巴,以饭盒、里裆为上品。
    寻甸县城“顺宏园”马存明腌的干巴,一斤要比市场上贵5元钱,可一到冬天就被昆明或是附近禄劝等县来的吃客给订完了,来过一年的,到第二年准来。马存明兄弟几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卖干巴,生意越来越好,后来又开了“顺宏园”,到季节的时候,2000多平方米上下2层5间房密密麻麻全挂满了干巴。前年,马存明兄弟几个投资30多万元,添置了3座冷库,每年有了80吨的存量,可以暂缓供不应求的局面。去年起,马氏兄弟开始生产深加工食品,开发了鸡枞干巴等,一年少说也有20吨的产量。说起决窍来,马存明笑了笑:“一个是肉质好,一个是掌握盐份和时间。”
   寻甸回族的红烧牛肉、清汤牛肉滋味好得那是没得说,光是“顺宏园”一天最少也要开10桌席,老辈人还说:“还有徐配宗家的盐水面和鸡蛋面呢。”
回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回族人说:“‘科学越发达,古兰经越年轻’,我们在学习知识,也在学习做人。”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