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甸沙乡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甸沙乡

关键词:寻甸县甸沙乡简介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甸沙乡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xund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053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甸沙乡乡情

  

甸沙乡乡情

2008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甸沙乡位于东经103°00′—103°10′,北纬25°33′—25°54′,地处寻甸县中部,寻甸县城西北部,距离寻甸县城35公里。东接寻甸县功山镇,南接寻甸县金所乡,西南接寻甸县六哨乡,西北接寻甸县凤仪乡,北接寻甸县金源乡,国土面积206.53平方公里。

(二)历史沿革

甸沙乡政府驻甸沙行政村,因地处潮湿低凹的沙滩上,故名。明清时属乞曲里三甲,1949年以前隶属麒麟乡三保。1952年属功山区,称甸沙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划属金源公社,称为甸沙管理区。1960年成立甸沙公社。1965年又划属金所公社,为甸沙大队。1980年规模调整,把板桥、金源、功山、金所四公社的9个大队划出来成立甸沙公社。1984年改称甸沙区。1988年撤区建乡,成立甸沙乡。

(三)行政区划

甸沙乡辖甸沙、海尾、麦地心、苏撒坡、兴隆、老村、治租、噜六、红果树等9个村委会80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

甸沙村委会辖16个自然村,分别为:街上、云盘山、得秋哨、洒井、草海子、曹杨村、山垴、撒米卡、田坝心、大垴、黄龙潭、新发、小荒田、李家村、茶厂、麦地;

海尾村委会辖10个自然村,分别为:海尾村、砚瓦地、小清河、大清河、大海尾、大湾田、水泡地、石碑、龙潭沟、烂泥箐;

苏撒坡村委会辖4个自然村,分别为:苏撒坡、丫巴山、浑水塘、张家水沟;

麦地心村委会辖9个自然村,分别为:麦地心、老村子、白来乌、草海子、干海子1社、干海子2社、沙必朗、双箐、小水井;

兴隆村委会辖10个自然村,分别为:横山、大陡坞、小陡坞、小冲子、小冲冲、芦柴冲、菜籽山、腊支、龙潭箐、王家山;

老村村委会辖7个自然村,分别为:老村、坡头、坡脚、新村、石窝铺、大河、大陷塘;

治租村委会辖5个自然村,分别为:大治租、小治租、唐家田、螃蟹箐、小治租;

鲁六村委会辖10个自然村,分别为:鲁六箐、海当大村、海当小村、老鸦窝、支锅石、小洼子、帕山、七帕冲、坪坡、密枝树;

红果树村委会辖9个自然村,分别为:红果树、小陡咀、大坪地、大坪子、小新田、麻塘、野鸭塘、龙潭河、红箐村。

(四)自然条件

甸沙乡境内沟壑纵横,山谷相间,由南向北的甸沙河贯穿全境,东西两面有苏撒坡大横路和噜六梁子两山脉,山多、坝少、坡陡、谷深。地貌属构造侵蚀中山地形,半封闭河谷地势,北部块河谷是丁伯利亚冷空气入侵的重要通道,南部是昆明静止锋经常活动的地区,具有高山寒冷、河谷温暖、早晚凉爽、中午炎热、气温变幅大,干湿季分明的特点。

全乡平均海拔1980最高海拔2896,在苏撒坡村委会高本山;最低海拔1640,在兴隆村委会小斗鸟,高低相差1256。年平均气温14.5,大于等于10、积温4350,日照时数2086小时,降雨量1098毫米

乡政府驻地海拔196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小区立体气候突出,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1098

全乡土地总面积20653公顷,其中:林地886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72%,森林覆盖率为30.84%,林木绿化率30.89%;未成林造林地941.3公顷,宜林荒山、荒地1390.9公顷;有牧草地220.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7%;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214.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4%;交通用地183.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9%;水域用地502.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3%;未利用土地1957.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8%

全乡有耕地面积26835亩,其中水田2700亩,旱地24135亩,主要土壤有棕壤、红壤、沼泽土,冲积土,紫色土,水稻土7类,14个土种。

境内主要有水系2条,即甸沙河和板桥河,穿境而过,冬春两季流量小,夏秋两季流量大。境内有天然湖泊—高原明珠清水海,湖面清澈,波光粼粼,碧翠成荫,景色怡人。 

(四)基础设施

境内有县级海杨柏油公路纵贯海尾、甸沙、麦地心三个村委会,鲁六村委会和兴隆村委会全年通车,其余4个村委会晴通雨阻。1999年开通程控电话,至今安装程控电话327部,致富通基站2座,装机846部,及移动基站2座,联通基站1座。2007年末,甸沙、海尾、麦地心3个村委已接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573户,占全乡总户数的8%;有文化广播站1个;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个;普通中学1所,村完小9所,教学点12个,有教职工180人,其中代课教师56人,在校学生2426人。

(五)人口民族宗教

甸沙乡辖9个村委会80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回、彝、苗4种民族,2007年末总户数4958户,总人口18755人,其中农业人口465318292人,占总人口的97.5%。有少数民族11954735人,占总人口的25%,其中彝族9473741人,苗族135515人,回族113479人。

全乡有少数民族集居村15个,占自然村总数的19%。其中回族集居村1个,即甸沙村委洒井村,2007年末拥有113479人;彝族集居村8个,即:苏撒坡村委会苏撒坡村(2381056人),噜六村委会海丹大村(130475人)、海丹小村(67245人)、坪坡村(42137人)、密枝树村(55173人)、小洼子村(89364人)、七帕冲村(31106人),老村村委会大陷塘村(46209人);苗族集居村2个,即甸沙村委会草海子村(256 452人),红果树村委会大坪子村(833人);有彝、汉聚居村3个,分别为苏撒坡村委会横水塘村、噜六村委会噜六箐村、老村村委会石窝铺村。海尾村委会石碑村为汉、苗聚居村。

甸沙乡是少数民族杂居乡,乡党委政府各任领导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在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各族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坚持“团结、教育、通、化解”的工作方针,妥善处理民族地区的复杂问题。

全乡共有8个教堂和清真寺,共有信教群众801人,其中有伊斯兰教1所,教长1,信教群众458人;有基督教7所,执事7,信教群众343人。多年来,各教会和信教群众接受当地政府的领导,坚持爱国爱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不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服从各级政府和宗教事务部门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坚持不满十八岁的青年不进教堂的原则,依法保障信教群众在教堂内享有正常活动的权利;主动参与村集体修路补桥、保护森林和其它各种公益事业,与不信教群众和睦相处、团结一心,为全乡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六)社会经济  

甸沙乡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是典型的集山区、民族、农业为一体的贫困乡。全乡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一、二、三产业比例为8112007年末,全乡有劳动力12819人,有乡村从业人员12008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10586人,占乡村从业人员总数的88%

种植业中,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荞子;经济作物为烤烟、油菜籽。2007年末,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970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35100亩,油菜播种10200亩,烤烟播种8000亩,蔬菜播种1700亩,其他农作物播种14500亩。

畜牧业中,主要饲养牛、马、骡等大牲畜和羊、猪、鸡等动物,2007年末,全乡大牲畜存栏11121头,肉牛出栏3686头;生猪存栏12450头,出栏16824头;羊存栏12415只,出栏6878只;家禽存栏30185只,出栏21018只。实现肉类总产量2127.3吨。

2007年末,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92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1.6万元,粮食总产量845.8万公斤,人均产粮462公斤,人均经济纯收入1077元。

二、贫困成因

(一)土地贫瘠,难以耕作。甸沙乡有耕地26835亩,其中旱地24135亩,水田2700亩,全部为山田、山地,坡度在45度以上的耕地占90%以上,耕作难度较大。

(二)种养殖结构单一,科技水平较低。甸沙乡99%的农户以种植业为主,种植水平不高,水稻平均亩产38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40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140公斤,马铃薯平均亩产1300公斤,烤烟平均亩产100公斤。在养殖上,猪和鸡为主要养殖收入来源,且不成规模,2007年,户均出售猪1.5头,出售鸡3只。

(三)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较差。全乡尚有29个自然村不通路,33个自然村不通自来水(含集中点供水),生存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水不通会浪费较大的人力,路不通会降低农产品的价格。在水利方面,有效灌溉面积较少, 2007年末,全乡有效灌溉面积为7110亩,占耕地面积的26%,制约了烤烟产业的发展。“两沟两河”急待治理,因沟两岸水土流失严重,常年治而不决,不断消耗乡财力。

(四)自然灾害频繁,受灾成灾面积逐年扩大。

甸沙乡自然灾害频繁,主要灾害有泥沙流滑坡、干旱、洪涝、冰雹等。甸沙村委大脑、新发、小荒田等村;兴隆村委王家山、小冲冲、陆差冲、腊支等村;海尾村委小青河、烂泥箐、水泡地等村居住处地势陡峭,坡度在60度以上,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每年进入雨季,泥石流滑坡地段不断增多,严重威胁村民的房屋、田地、庄稼,且受灾成灾面积逐年扩大。自2000年以来,每年均有部分村委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致使农业发展缓慢,增收困难。

三、资源优势

(一)气候资源。全乡海拔在16402896之间,年平均气温14.5特别是苏撒坡村委会和鲁六村委会,海拔在2500以上,气候冷凉,病虫害少,马铃薯退化慢,是进行马铃薯良种繁育的理想基地;兴隆村委腊支、大斗乌、小斗乌、菜籽山,老村村委大河村,红果树村委野鸭塘等村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达24.5,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

(二)耕地资源。甸沙乡有耕地28635亩,多数为山田山地,土壤属高山红壤土系,主要是砂页岩红壤和石灰岩棕壤,红土占80%以上,土壤结构松散,水分适度,肥力中等,土层深厚,适合种植红大烤烟及马铃薯。

(三)水资源。甸沙乡境内水资源丰富,有水系2条,即甸沙河和板桥河,穿境而过,冬春两季流量小,夏秋两季流量大。境内有天然湖泊—清水海。境内有大小水源点百余处,其中,位于海尾村委会的塌鼻子龙水源点和位于兴隆村委会的龙潭箐水源点水流量较大。其中,龙潭箐大黑龙水源点水流量充沛,流量达3M3 /秒,水源一分为三,一条至金源安秧村委会;一条至兴隆大沟;一条解决少数地块灌溉后流入兴隆河,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四)矿产资源。境内老村村委、苏撒坡村委辖区有较多的含铁矿山,含铁量大。

(五)人力资源。甸沙乡有农业人口18292人,有劳动力12819人,人力资源丰富。

(六)区位优势

甸沙乡距昆明、曲靖、东川等大中城市均在120公里左右,有国道320213、昆曲高速公路及嵩待高速公路相连接,乡村公路已通并不断改善,已初步形成交通网络,通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有利于种养殖产业的发展和经营。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